盛夏時節,位于武夷山市城區的中洲污水處理廠內,水生植物爭奇斗艷,百條錦鯉在水渠中遨游,仿若置身公園。
這座“長”在污水處理廠之上的濕地公園,是2007年武夷山市作為全省試點投用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。
“這片濕地占地2.1萬平方米,它的作用遠不止于觀賞,而是通過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層,凈化城區每天近1.5萬噸的生活污水?!备=ㄎ湟纳剿畡沼邢薰靖笨偨浝砼碜媪纸榻B。
2003年,福建省以旅游城市為試點,引進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,將日常污水處理融入城市景觀綠化。
“同等規模的污水處理廠,相較傳統工藝,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需要配套的濕地面積較大,日均處理量僅為三分之一。如何選擇處理工藝充分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發展理念?!迸碜媪终f,武夷山既是旅游大市,又處在閩江源頭,這種工藝與城市的綠色發展理念不謀而合。2007年,武夷山投資3100萬元,在全省率先打造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廠。
“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能耗只有傳統工藝的一半,凈化后的水質更優,還能美化環境?!迸碜媪指嬖V記者,凈化后達到國家一級B類標準的水流入閩江上游,守護全省人民的“母親河”。
對于綠色、生態的堅持,是武夷山城市發展“高顏值”的秘訣。如今,武夷山境內各流域均達到優于Ⅱ類水質標準,空氣環境質量保持一級,森林覆蓋率80.46%,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。武夷山市委書記林旭陽說,武夷山將近半的城市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,2018年,武夷山作為全省首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,制定產業準入負面清單,選準做優與生態資源相得益彰的“4+3”綠色產業發展體系。
嚴格的生態環境準入門檻,吸引對生態有著高需求的企業。2018年,農夫山泉投資5.27億元在武夷山市洋莊鄉建立天然飲用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基地。
在綠色發展實踐中,武夷山探索生態文明制度的改革創新,建立具有武夷山特色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、開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工作、探索南平“生態銀行”資源開發新模式。今年6月,武夷山市獲得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。